春秋时期成语典故?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如下:1、智子疑邻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韩非子·说难》中的《颜则旭篇》。2、郑人买履:这个寓言故事,出自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。3、刻舟求剑: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,出自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4、东施效颦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庄子·天运》。5、那么,春秋时期成语典故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春秋时期30个成语典故
1、退避三舍
晋公子重耳逃亡至楚,楚成王问他将来如何报答。重耳表示,若晋楚交战,他将退兵九十里。楚成王认为重耳将兴晋国,不敢违天意。重耳后为晋君,在城濮之战中果然退避九十里。
2、负荆请罪
渑池会后,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,位在廉颇之上。廉颇不满,扬言羞辱相如。相如回避,廉颇思之,意识到国家利益为重,遂脱战袍,背荆条,至相如府门请罪。两人遂成好友,共保赵国。
3、围魏救赵
公元前354年,魏围赵都邯郸。齐派田忌、孙膑救赵,采纳膑计,避实击虚,攻其不备,在桂陵大败魏军,解邯郸之围。
4、一鸣惊人
楚庄王三年不理朝政,右司马伍举以谜语劝喻,庄王表示将一飞冲天,一鸣惊人。半年后,庄王亲自听政,大力整治国家,最终使楚国称霸。
5、纸上谈兵
赵括自小学习兵法,谈论军事,自认无人能敌。其父赵奢认为他轻敌,不宜为将。赵括代廉颇出战,更改军规,撤换军官,被秦将白起诱骗,断粮围困,最终战败,赵军几十万降卒被秦埋。
春秋时期成语典故胡服骑射
春秋时期的典故成语如下:
1.烽火戏诸侯
在西周末年,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,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。结果,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,再起烽火时,诸侯无人来援,幽王被杀,西周结束。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,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,诸侯纷争的局面。
2.尊王攘夷
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,曾得到管仲辅佐。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,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,曾射过齐桓公一箭。但齐桓公上台后,看重管仲的才于,不计这一箭之仇,而是拜其为相,实施改革,终于国富兵强。
春秋时期,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,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,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,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。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“尊王攘夷”旗号,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。
3.问鼎中原
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,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,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。鼎象征王权,庄王问鼎,表明夺权之心。
4.退避三舍
春秋时期,晋国内乱,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。
春秋时期故事成语
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和典故如下:
1、退避三舍
春秋时期,重耳逃亡来到楚国。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,就以国君之礼相迎,待如上宾。
一天,楚王设宴招待重耳,忽然问道:“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,该怎么报答我呢?”重耳略一思索说:“美女侍从,珍宝丝绸,大王恋有的是;珍禽羽毛,象牙兽皮,更是楚地的盛产。
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?”楚王说:“公子过谦了。话虽然这么说,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?”
重耳笑笑回答道:“要是托恋的福,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,我愿与贵国友好。假如有一天,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,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(一舍等于三十里),如果还不能得到恋的原谅,我再与恋交战。”
四年后,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。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。
公元前633年,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。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,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,驻扎在城濮。楚军见晋军后退,以为对方害怕了,马上追击。
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,集中兵力,大破楚军,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。
成语“退避三舍”,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。
2、大义灭亲
春秋时期,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,自立为国君。
春秋时期成语典故100字
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,简短如下:
1、烽火戏诸侯:这个成语源自于《左传》中的一段故事。周幽王为了让褒姒一笑,点燃了烽火台,戏弄了诸侯。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真笑了,但此举后来导致了西周的覆灭。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那些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不负责任的行动,最终导致不良后果的人。
2、卧薪尝胆:这个成语源自于《史记》中的一段故事。吴越两国交战,越王勾践战败,被迫到吴国为奴。在吴国期间,勾践卧薪尝胆,励精图治,最终成功复仇。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将来而刻苦自励,不畏艰难困苦。
3、围魏救赵:这个成语源自于《战国策》中的一段故事。赵国被魏国围攻,赵国向齐国求救。齐国派出孙膑为军师,率军解救赵国。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,攻击魏国的首都,迫使魏国撤兵。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在危急情况下,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来解决问题。
4、孟母三迁:这个成语源自于《列女传》中的一段故事。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教育环境,多次搬家,最终选择了在学堂附近定居。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努力,寻找最好的环境。
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:
1、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。
春秋战国的四字成语
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如下:
1、智子疑邻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韩非子·说难》中的《颜则旭篇》。
2、郑人买履:这个寓言故事,出自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。
3、刻舟求剑: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,出自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
4、东施效颦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庄子·天运》。
5、邯郸学步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庄子·秋水》。
6、杞人忧天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列子·天瑞》。
7、悬梁刺股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。
8、狡兔三窟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。
9、唇亡齿寒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。
10、惊弓之鸟: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。
春秋战国:
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。春秋时期,简称春秋,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,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。
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,诸侯群雄纷争,齐桓公、晋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相继称霸,史称春秋五霸(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、越王勾践)。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韩、赵、魏三家灭掉智氏,瓜分晋国为标志。
以上就是春秋时期成语典故的全部内容,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有:董狐之笔、举棋不定等。1、董狐之笔:出自《春秋·宣公二年》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“董狐之笔”这个成语常作为史家秉公直书的典范。人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,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要敢于揭露和批判。2、举棋不定:出自《春秋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,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7219790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