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 > 成语解释 > 成语典故
  •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,孔子有哪些经典故事成语

   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?1、因材施教-孔子 有一次,孔子讲完课,回到自己的书房,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。这时,子路匆匆走进来,大声向老师讨教:“先生,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,可以立刻去做么?”孔子看了子路一眼,慢条斯理地说:“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,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?”子路刚出去,那么,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    有关孔子的故事四字概括

    孔子的:

    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

    孔子63岁时,曾这样形容自己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。”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,历尽艰辛,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,还险些丧命,但孔子并消桐不灰心,仍然乐观向上,坚持自己的理想,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。

    安贫乐道

    孔子说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,在孔子心目中,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,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,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。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,只求维护道,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。孔子仿顷也曾说:“富与贵,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贫与贱,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”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 从吾所好。”

    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

    孔子以好学著称,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因此他多才多艺,知识渊博,在当时是出了名的,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,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,孔子曰:“圣则吾不能,我学不厌,而教不倦也。” 孔子学无常师,谁有知识,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,他就拜谁为师,因此说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。

    直道而行

    孔子生性正直,又主张直道而行,他曾说:“吾之于人也,谁毁谁誉?如有所誉者,其有所试矣。

   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

    ■尽善尽美:形容好到极点,毫无缺陷。

    孔子在齐国,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[[韶]]。

    谓其"尽善矣,又尽美也!"而后大受感动,一颂稿前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,吃肉也没有味道野清了。三月不知肉味,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。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,真是怪哉。

    ■侃侃而谈:不慌不忙地谈着

   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,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。

   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。他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。在家乡,他显得温和恭顺,好像不会说话;在朝见场合,却长于谈论,有些谨慎罢了;在朝廷上,国君不在之时,他与同级官员说话,侃侃而谈,理直气壮;同上级说话,和颜悦色;君主来了,既恭敬而又不安,非常之小心。

    ■不舍昼夜: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。

   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,曾对着河流叹道:"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"意思是:光阴一去不复返啊!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!

    时间如流水,一定要珍惜。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,是因为他懂得:时间就敬差是财富啊!

    ■道不拾遗: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。

   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,他在任之时,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:卖东西不讨价还价;掉了东西不必惊慌,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,不肯拾起收为已有。

   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

    1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:一天,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,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。事后孔子对子路说:你为何不这样说,他这个人,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,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,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。这个故事出自《论语述而》,原文是:叶公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子曰:女奚不曰: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正是有了这种勤奋不倦的为学精神,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,并授徒讲学,成为一位大教育家、大思想家。天道酬勤,一个人如果有了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的精神,再配合科学的工作、学习方法,一定会取得成功。

    2、君子成人之美:君子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的改悄一个词语,如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等。在孔子心目中,君子是理想的人格标准,仅有两万余字的《论语》中,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。那么,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呢?孔子曾经说过: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,而不帮助别人做坏事,小人则与此相反。这个典故出自《论语颜渊》,原文是:子曰: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关于君子的标准,孔子还有一些名言。如,《论语里仁》里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,意思是说,君子说话要谨慎,而行动要敏捷。《论语宪问》里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,意思是说,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,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、行动上的矮子。

    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

    1、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

    孔子以好学著称,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因此他多才多艺,知识渊博,在当时是出了名的,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,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,孔子曰:“若圣与仁,则吾岂敢?抑为之不厌,诲人不倦。”

    2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

    孔子62岁时,曾这样形容自己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,历尽艰辛,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,还险些丧命,但孔子并不知敬胡物难而退,仍然乐观向上,坚持自己的理想,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。

    扩展资料:

    孔子的成就:

  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,倡导仁义礼智信。有弟子三千,其中贤人七十二。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,晚年修订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六经。

    孔子去世后,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整理编成《论语》。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。

   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,在世时就被尊奉为“天纵之圣”“天之木铎”,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、万世师表。

    其做老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,其人被列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,祭祀孔子的“祭孔大典”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“大祀”。

   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

    和颜悦色、学而不厌、举一反三、守望相助、守身如玉

    一、和颜悦色 [ hé yán yuè sè ]

    【解释】:颜:面容;悦:愉快;色:脸色。脸色和蔼喜悦。形容和善可亲。

    【出自】:战国 孔子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善柔,谓面柔,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。”

    【译文】:“所谓的温柔,是指脸上的温柔,和善可亲让人放松的原因”

    二、学而不厌 [ xué ér bù yàn ]

    【解释】:厌:满足。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

    【出自】:战国 孔子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

    【译文】:默默地灶圆衡记住的,勤奋学习而不满足,,教导别人而不倦怠。

    三、举一反三 [ jǔ yī fǎn sān ]

    【解释】:反:类推。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。

    【出自】:春秋 孔子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
    【译文】: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,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。

    四、守望相助 [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]

    【解释】:守望隐做:防守了望。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,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,互相援助。

    【出自】:战国 孟子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。”

    【译文】:出入都以朋友的关系相腔滑称,互相援助,有了疾病相互扶持。

    以上就是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一、在孔子出使齐国的时候,正赶上齐国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,孔子亲临大典,痛快淋漓地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。因为他对韶乐情有独钟,所以终日弹琴吟唱,手舞足蹈,如痴如醉,甚至做梦的时候也在唱,吃饭的时候也在想。竟然一连三个月,吃肉都吃不出味道来了。二、孔子周游列国期间,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7219790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    相关推荐